第两千六百七百二十八章 延薰秀色-《重生之乘风而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也没有什么毛病,不差钱的文人雅士,挂在书房中的字画当然不大可能是本朝的,一般都是前朝名品,比如著名的乾隆书房三希堂,就是以珍藏了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和王珣的《伯远帖》而得名。

    最后墙上还留有一大片的空间,用来展示反应当年康熙皇帝生活的《康熙南巡图》,当然不是全本,这一次展出的是卷三,即从济南到泰山那一卷的局部。

    这幅图有明确的年代,1689年,内容着重描绘了康熙访问东岳泰山的景象。

    最好笑的是作者王翬其实从来没有去过泰山,他也是受前人的启发,根据地图和木刻版画来设计画面,并用想象中的风景间的过道,来连接特定的地点。

    为强调康熙与中国过去伟大统治者之间的联系,王翬采用了青绿山水的画法,和盛唐气象相呼应。

    中间的玻璃橱柜里则陈列着一些小件,但是越是小件,其实工艺等级往往越高。

    这里头著名的东西就是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,小小的一套杯子,却是康熙五彩瓷到了顶的作品。

    “十二月花卉纹杯”以十二件为一套,腹壁一面绘画,另一面题唐诗,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,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,并题上相应的诗句,惯称“十二月花神杯”。

    它们杯底的款字较小,字体不一,大都不甚工整。官窑规格口径为6.7厘米,足径为2.8厘米,高度4.9厘米。此外全为民窑和后世仿制。从现有传世品看,无论是绘画还是制胎,花神杯都是康熙官窑的工艺高峰。

    周至手里收藏有三只康熙官窑的十二花神杯,是斗彩的,其实比五彩更加稀有,但是可惜没能成套。

    而原品成套的五彩十二花神杯,据周至所知除了开封博物馆外,也就这里了,就连故宫博物馆也只收藏了几只单品。

    第二个玻璃柜台当中摆放的则是康熙朝的玉雕,漆雕,牙雕,犀角雕,竹木雕,都是文房常用的工具与陈设。

    第三个玻璃柜台就是这次大都会博物馆跟周至借展的“八大码儿”,这也是第一次有本朝全样的八大码儿外展,另外还搭了一个豇豆红茶圆。

    走廊的尽头则是一件展厅,完全按照延薰山房最大的一间房间摆设格局来陈列,图片是周至通过王老爷子要来的,当然东西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,所赖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也实在够多,总能够找出差不多模样的东西来凑数,愣是将这间展厅布置得古色古香,充满了东方的雅趣。
    第(2/3)页